学科建设
时间:2023-02-20 点击数:
基本情况
细胞生物学学科是由我国著名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郝水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创立,2002年获评国家重点学科,是“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细胞学科在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项目、111引智基地和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支持下,建成了显微成像中心、建成转基因动物中心、流式分析中心等实验平台,为一流学科发展和创新成果产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师资条件
细胞学科现有成员31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8人,讲师2人,实验师6人,师资博士后3人,已形成了一支包括已形成了一支包括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在内,以中青年为主体、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充满活力的团队。
方向与特色
细胞学科以“细胞代谢与人类疾病”为核心,设立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3个子方向。针对细胞增殖与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死亡,深入探究基因组功能(即基因转录、基因组复制、DNA损伤修复)是如何与细胞代谢相互协调和适应的,力求为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靶点。各研究方向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高度互补,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一个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协同攻关、协同创新。
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一流人才,细胞学科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建设核心课程,打造经典教材。2009年“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优质教学团队,2009年至2013年,“细胞生物学课程”分别获评国家级精品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团队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细胞生物学简明教程》获批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6版,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获批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支持。同时,积极推进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共建设4门在线开放课程,其中3门于中国大学慕课上线开课,1门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评吉林省一流课程1门,吉林省本科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学科多名博士生取得一流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发表在综合性或领域主流学术期刊上。连年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实验室培养的一大批硕士生和本科生继续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中科院等攻读博士学位。一批博士毕业生和出站博士后入职中科院、复旦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成为所在单位的学科带头人或青年学术骨干。
科学研究
细胞学科以“细胞代谢与人类疾病”为核心,围绕基因组功能(即基因转录、基因组复制、DNA损伤修复)与细胞代谢间的紧密联系开展系统研究,力求为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的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策略和靶点。各研究方向既各有侧重,又密切相关、高度互补,从不同角度深入探究一个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协同攻关、协同创新。
近五年,学科产生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展示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Nat Commun、PNAS、eLife、PLoS Biol、Cell Rep、EMBO Rep、Redox Biol、Cell Death Differ、Oncogene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14篇。
•承担包括国家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研究课题62项。
•获批发明专利10余项,连续获得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二等奖等6项奖励 。
表1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合同经费 |
揭示参与社交障碍发生的关键核团的神经活动编码规律 |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
1160万 |
SUMO化修饰与前列腺癌关系的机制研究 |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 |
182万 |
PARP1与OGG1相互作用对CXCL1促炎基因簇协同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分子 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万 |
TGFβ1通过下调脂肪酸代谢关键酶ACLY蛋白水平促进iTreg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万 |
丁酸通过上调脂肪酸氧化代谢促进iTreg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万 |
表2
文章名称 |
刊物名称 |
刊物级别 |
Butyrate enhances CPT1A activity to promote fatty acid oxidation and iTreg differentiation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
SCI |
O-GlcNAcylation destabilizes the active tetrameric PKM2 to promote the Warburg effect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
SCI |
Unique progerin-C terminal peptide(UPCP)ameliorates HGPS phenotype by rescuing BUBR1 |
Nat Aging |
SCI |
Anti-hsa-miR-59 alleviates premature senescence associated with 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in mice |
EMBO J. |
SCI |
Autism candidate gene DIP2A regulates spine morphogenesis via acetylation of cortactin |
PLoS Biol. |
SCI |
Muscle-specific histone H3K36 dimethyltransferase SET-18 shortens lifespan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by repressing daf-16a expression |
Cell Rep. |
SCI |
社会服务
一、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一直以来,积极响应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联合举办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全国联动“实验室开放日”活动以及“诺贝尔奖解读”。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发挥细胞生物学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连续4年在全国科普日组织“走近科学前沿 探索生命奥秘”的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实验室开放日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截止目前,总计有来自东北师大附属中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长春市第六中学、长春市第五中学、长春市第七十二中学等学校的数百名中学生来校参加过活动。
二、积极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在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承办了“第三届全国肿瘤细胞生物学年会”、以“细胞功能与人类健康”为主题的第六届吉林省研究生论坛,以及以“细胞代谢与基因组功能”为主题的第十三届吉林省青年科学家论坛等活动。为来自吉林大学、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医药学院等数十所高校的科技工作者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一方面,拓宽了青年学者的学术视野,并为他们的相互了解、沟通和合作提供平台;另一面,也为加强吉林省细胞生物学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推动高校间以及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际合作交流
学科现与美国NIH、德克萨斯大学、圣路易斯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多个国际著名实验室有实质合作,联合发表高水平论文。同时,建有博士生联合培养平台,如2015级博士生郝文静赴德克萨斯大学进行15个月联合培养,2018年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发表论文。未来将继续拓展有实质性合作的高水平实验室的范围,实现青年骨干教师以学术休假形式的出国研修常态化,优秀学生海外交流或联合培养常态化,联合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