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
时间:2023-02-20 点击数:
基本情况
学科以祝廷成、李建东等老一辈草地生态学家的研究积淀为基础,经过数十年发展,连续获批教育部草学硕士点、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逐渐形成了以硕士-博士培养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条件
草学学科现有教职工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技术系列教师3人。学科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
方向与特色
学科基于东北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优势和地域特色,围绕我国草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主要从4个方向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
草地放牧生态与管理
开展天然草地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的精准放牧管理研究,形成了国内草学领域的特色优势学科方向。
高产牧草品种培育与推广
开展优质牧草品种培育及推广示范工作,为东北地区生态建设与草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牧草耕作栽培与生产
针对适生东北地区的优势牧草,开展高效牧草栽培理论研究及技术体系研发,为人工草地建植及科学管理提供支撑。
盐碱、沙化退化草地修复与治理
开展退化草地系统性修复理论及技术研究,加强对盐碱化、沙化草地恢复治理综合技术的研发。
人才培养
学科于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科生源充裕,研究生报名人数均多于录取人数。近5年来,培养的优秀博士研究生能够在国际1区TOP期刊发表多篇重要研究论文,并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资助;硕士研究生能够以第一作者在国际主流刊物—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Microorganisms以及Oecologia等发表重要研究成果;近十年来,草学学科的毕业生已成长为各大科研机构、高校的学术骨干,其中获得国家级人才计划者1人,省市级人才计划者十余人,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科学研究
学科拥有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长岭)、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教育部“111” 创新引智基地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5年,在本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论上取得重大突破,获得了论文、专著、标准、品种、政策咨询等多维系统性研究成果。学科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5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3篇,参编学术专著7部;育成优良牧草品种2个(国审品种共6个),参试品种2个。
表1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合同经费 |
草甸草原智慧修复与生态—生产功能协同提升技术及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1600万 |
放牧家畜种类及组成特征对草地固碳功能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4万 |
草地异质性-多样性关系及其对家畜放牧的响应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62万 |
氮沉降和降雨变化下羊草地下器官构型与碳分配对芽库动态的调节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8万 |
克隆整合对松嫩平原羊草草地盐碱斑修复的作用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54万 |
农牧交错带规模化人工牧草高效栽培技术及粮草轮作模式构建 |
中央其它部委项目 |
100万 |
紫花苜蓿建植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生产示范 |
吉林东西辽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100万 |
羊草根茎及根系空间结构对种群密度的调节机制 |
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 |
40万 |
干旱诱导的羊草根系分泌物变化对草地N2O排放的影响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30万 |
不同种类家畜放牧对斑块化退化草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及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30万 |
表2
文章名称 |
刊物名称 |
刊物级别 |
Diversifying livestock promotes multidiversity and multifunctionality in managed grasslands |
PNAS 2019, 116(13): 6187–6192 |
1区top期刊 |
Livestock overgrazing disrupts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s between soil biodiversity and nitrogen availability |
Functional Ecology 2020, 34(8):1713–1720 |
1区top期刊 |
Effects of herbivore assemblage on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nitrogen in eastern Eurasian steppe |
Journal of AppliedEcology 2020, 57(8): 1551–1560 |
1区top期刊 |
Responses of soil N2O emissions and heir abiotic and biotic drivers to alteredrainfall regimes and co-occurring wet Ndeposition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21, 7(19): 4894–4908 |
1区top期刊 |
Rainfall-associated chronic N deposition induces higher soil N2O emissions than acute N inputs in a semi-arid grassland |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21, 304: 108434 |
1区top期刊 |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physiological integration in clonal plants under homogeneous vs.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
Functional Ecology 2021, 35(3):578–589. |
1区top期刊 |
The relative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herbivore assemblage and soil nitrogen on plant diversity |
Science China LifeSciences 2022,65:830–837 |
1区top期刊 |
Towards a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effect that different species of large grazers have on grassland soil N availability |
Journal of Ecology 2018, 106(1):357–366 |
1区top期刊 |
Homoploid F1 hybrids and segmental allotetraploids of japonica and indicarice subspecies show similar and enhanced tolerance to nitrogen deficiencythan parental lines.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21, 72(15): 5612–5624. |
1区top期刊 |
Simulated grazing and nitrogen additionfacilitate spatial expansion ofLeymuschinensisclones into saline‐alkali soilpatches: implications for Songnengrassland restor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
Land Degrad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1, 33: 710–722. |
2区top期刊 |
社会服务
学科注重基本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积极献言建策,推进科研成果示范转化。近年来,草学学科牵头提出的《关于调整“围栏禁牧”实施的建议》被《人民日报内参》刊用,获中央领导批示;编制了《草地牛羊混合放牧技术规程》等技术标准,为“生产-生态双赢”、牧民增收脱贫提供了实用性技术;培育的优质牧草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0余万亩;学科还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为中小学生讲授保护草原的知识,引起强烈反响。
国际合作交流
学科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利用“111”引智基地,先后邀请近百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线上)讲学;积极参与MUSGONET等全球联网科研项目,学科教师作为主要参与者在Natur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合作论文十余篇;积极举办草地生态与可持续性管理国际研讨会、中-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等国际会议,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推进建设“中-俄”牧草品种联合选育平台;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出国进修,加强国际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