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03 点击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2025年4月3日,正值清明节来临之际,生命科学学院师生齐聚校园,以一场庄重的“追思先生风骨,传承生科精神”纪念仪式,深切缅怀傅桐生先生与郝水先生。出席仪式的有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海涛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隽媛老师、学院2023级辅导员赵睿老师、2024级辅导员乌日拉噶老师及各年级学生代表。
活动伊始,学院党委书记王海涛教授讲话。他深情回顾了两位先生在科研与教育领域的贡献,并强调:“先生们的精神如同灯塔,始终指引着学院的发展方向,更滋养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之路。”
王海涛教授讲话
随后,学院师生分别在傅桐生先生和郝水先生铜像前举行了纪念仪式。学生代表向同学们讲述了两位大先生的生平事迹,在场的师生都深受触动,备受鼓舞。讲述完毕,全体师生肃立、默哀,向两位先生致以最深切的缅怀。王海涛书记、王隽媛书记、赵睿老师、乌日拉噶老师及学生代表分别向傅桐生先生和郝水先生铜像献花,并鞠躬致敬,以无声之礼寄托敬仰。
默哀并献花
最后,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隽媛老师为本次活动做总结。她指出,郝水先生和傅桐生先生的事迹与精神是学院的宝贵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生科人不断进取。希望同学们以先生们的精神为指引,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力争为国家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隽媛老师总结发言
此次清明节纪念大先生仪式的举办,不仅是对郝水先生、傅桐生先生的深切缅怀,更激励着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传承先生们的精神,在科研与学习道路上奋勇前行。师生们将带着对先贤的追忆与传承的决心,迈向新的科研与学习征程。
大先生生平:
傅桐生先生,字茂萱 ,1901年出生在河南开封。年少时就对自然科学满怀浓厚兴趣,展现出非凡天赋。在科研资源极度匮乏、探索之路荆棘满布的年代,他毅然决然投身动物学领域,尤其是鸟类学研究,成为中国鸟类学研究的拓荒者之一,为我国鸟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长期在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曾担任系主任一职。
教学中,他始终秉持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毫无保留地将渊博知识传授给一届又一届学生。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生物学的无限热爱和探索欲望,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生物学人才。
在科研方面,他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学术难题,取得了众多具有开创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担任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期间,他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显著提升了中国鸟类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心系国家发展,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建言献策。傅桐生先生一生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教育事业中,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诠释了真正的学者风范。
郝水先生于1949年8月从东北师范大学(时为东北大学博物系)毕业留校任教,开启教育科研之路。1955年,他受国家选派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生物系深造,获副博士学位。归国后,他全身心投入祖国生物学建设,与夫人何孟元教授共同主持“小冰麦染色体工程研究”,育成小冰麦异附加系,为北方农业发展立功。在染色体结构与功能研究方面,他成果丰硕,发表百余篇高水平论文,提出的创新性理论备受国内外关注。
六十余载教学生涯里,他培养众多硕博研究生,他们深受其影响,投身教育科研事业。作为中共党员,郝水先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生活节俭却热心公益,在不同时期慷慨捐款,助力灾区群众、贫困学生及农村教育发展。
初审:孟 月
复审:王隽媛
终审: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