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版背景
我国已经深刻认识到了水利工程对生态所产生的严重影响,从不同角度积极阐明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重要性。2005年8月1日,由"今日中国论坛"组委会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不同领域的高层专家和学者、关注中国水利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围绕"重视生态保护,使水利工程造福于人类"这一主题,深入研究水利与生态的关系,共同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和谐献计献策。据新华社上海9月4日电(记者高路)建设部负责人指出在一些城市,为河道、湖泊做硬质驳岸和砌底这样一种“二面光”或“三面光”的水利工程建造模式,造成了水岸景观的千篇一律,水生态和历史文化景观的严重破坏。在研究机构上,中国科学院于2005年1月19日成立了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其主要目的是寻求水利工程生态系统调控和水环境保护的生态对策。
混凝土“包”起来的河道治理工程导致我国城市河流自我净化能力降低,水质污染严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生态恢复。20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及瑞士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深刻认识到混凝土护岸是导致河流污染的根本原因,开始了修复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法国、瑞士、奥地利、荷兰等国家都大规模拆除已经修建的混凝土河道,对其进行生态恢复。
我国的生态学和水利学者已经认识到水利工程对生态产生的严重影响,从不同角度积极阐明开展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重要性。但如何恢复重建受损河流生态系统正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理论和技术支撑。
2.内容简介
基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思想,我国城市段河流多采用耐久性好的混凝土治理方式,忽略河流了也是具有生命的生态系统,其结果是混凝土板块隔断了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联系,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导致河流的自我净化及自我恢复能力降低。
本书论述了如何在确保防洪的前提条件下,将生态学原理应用到水利工程中,通过对河流治理工程的生态设计与调控,使受损害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及其景观格局,即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合理的内部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的理论和技术。
本书能够在理论和技术上为受损河流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提供新的方法和范例。旨在推动我国由工程水利到环境水利的变革,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